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正文

缕缕红色电波,代代薪火相传(十)炽热永恒,仰望星空: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日期:2021-08-02 09:25:40 来源: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网

1.jpg

天眼


  从无线电技术诞生,就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重要领域,给人类科学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射电望远镜,英文名称radio telescope,直译为无线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无线电波的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天体辐射的无线电强度、频谱及偏振等参量,对其进行深入探测研究。2016年9月,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中国贵州落成,被誉为"中国天眼",它也是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用生命成就的国家骄傲。


2.jpg

南仁东高中时期


  南仁东出生于1945年,籍贯是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满族人。他6岁起在辽源中兴小学读书,12岁在辽源市第四初级中学读初中,15岁在辽源市第五高级中学读高中。他在读小学的时候,思路非常活跃,别人做数学题都规规矩矩,但他却总能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因此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据他弟弟南仁刚回忆,那时候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他们都被寄养在生活在农村的外婆家。南仁东贪玩,天天在河套里摸鱼、采蒿等,不过他还有个爱好,就是在夜里到山上去看星星。他想“南半球看到的星星是不是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他还喜欢拍照片,还会自己配药水、做暗箱来洗照片,南仁东这样的劲头让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也为他后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jpg

南仁东清华大学学习


  1963年,18岁的南仁东参加高考,他以总分986分吉林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填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但成绩却比清华建筑系的录取分高出50多分,于是他被调剂到了无线电专业。开始南仁东并不乐意,但是父亲说:“国家少个建筑师,多一个无线电科学家,不是更好吗?”,18岁的南仁东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开始了大学生活。大学里,南仁东除了学习知识,还去了全国各地游历,这段历程大大激发了南仁东的爱国意识,他有了强烈的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再回到清华园时,他留起了小胡子,有人说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蓄须明志。大学毕业后,南仁东又赶上了“知青下乡”的风潮,被下放到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做了一名车间工人。


4.jpg

无线电厂(南仁东前排左三)


  23岁的南仁东去工厂报到的那天,穿着一件颇为时髦的夹克,下面还穿了件颜色鲜艳的紧身裤,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皮鞋。这份扑面而来的时髦,让工人们认为他华而不实,一点也不像清华大学生,倒像是电影里的公子哥,所以大家背地里颇为鄙夷他。不过,满怀热情的南仁东对此并不在意,他不仅对自己手上的工作非常用心,而且他还喜欢到其他车间去学锻造、电镀、钳工等工艺。他做什么像什么,这让工人们对他无比佩服。有一次,南仁东找到厂长,说工厂大礼堂里的毛主席画像画得不好,并向厂长建议,重新画了一幅,这件事一下子就在厂里传开了,大家都纷纷跑来看毛主席画像,啧啧称赞,大家发现,原来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居然还是个画家。不久后,工厂听从国家号召,准备开发小型无线电收音机。于是会制图又学过无线电专业的南仁东,从外形设计到电路板等工艺,几乎都亲自研发,很快,厂里设计生产的“向阳牌”收音机就在全国大卖。1970年,35岁的南仁东又接到了研究10千瓦电视发射机的任务,经过半年的努力,由他主导设计的电视发射机终于研发成功,并且其外形还被吉林工业厅评为了第一名。


5.jpg

已经42岁的南仁东在中科院学习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消息传出后,南仁东在妻子极力支持下,考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谁知仅两个月后,他又跑了回来。原来,当时他向领导提议的集成电路项目,已经得到了批准。如果他走了,这个项目就有可能夭折了。在同事和领导的共同劝说下,南仁东明白了要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行,于是他又重返中国科学院,自1978年到1987年在那里度过了九年的时间,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4年,南仁东以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在他主持完成的欧洲及全球网的10多次观测中,首次应用了VLBI数据分析,在VLBI领域多年研究的突出成果得到同行赞誉,这不光让中国天文科学的技术向国际更进一步,而且他也成为了国际天文界的名人,经常被其他国家请去做学术研究等。1993年,南仁东与同事参加了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参会的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信息。当时南仁东就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此时,南仁东还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做客作教授,日本不仅给他开出了世界级的高薪,而且还给他提供了最为先进的科研条件。那时候,中国在这一学科领域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国内的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只有25米。南仁东通过这场大会,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特别是在射电望远镜这方面。为此,他心中萌发了建造属于我国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想法,让我国也能拥有话语权。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和优越的环境,决心回国建射电望远镜。”当时有人给南仁东算了一笔账,发现他在国内一年的收入,只是他在国外做教授一天的收入。


  1994年,南仁东向中科院递交了建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议书。在得到批复后,南仁东成了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万事开头难,可他丝毫也不打算放弃,承担了这项重大的科研项目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址问题。南仁东把目光瞄向了西南地区,因为那里是喀斯特地貌,一些地表特征符合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安放。于是,南仁东从1994年春夏之交进入贵州山区,这一奔波就是12年,贵州本来就是山区,而南仁东为了能找到理想的喀斯特洼地,就要深入到深山之中,人迹罕至的山洼洼里去找寻喀斯特窝凼。很多时候,南仁东不得不在陡峭的山崖或者荆棘中穿过,甚至还遇到过突然而至的泥石流。尽管危险重重,但南仁东却从不气馁,他深知,他在做的,是一件于国于民非常重要的事情。2005年,在实地考察和测算了3000多个窝凼后,最终南仁东终于把台址选在了黔南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


6.jpg


  随后,南仁东在中科院院长会议上,提出应该马上向国家申请FAST立项。最终在2006年7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消息传来后,南仁东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高兴不已。不过这也才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在开工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的问题在国际上都无解,但南仁东却不怕困难。尽管有时候不断失败,但他却像一位顽强的斗士一样,不断攻克层出不穷的难题。南仁东虽然是牵头人但很多事情都得他亲力亲为。无线电专业的他为了“天眼”的建造,在这前后22年的时间里,又学习了地质、水文、力学、测控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在工地上,很多人都记得南仁东说过的一句话:“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凭借着这股精神和毅力,在南仁东的主持和带领下,中国天眼的建造才能克服一道又一道的艰难险阻。2014年,在安装“天眼”的反射面单元时,由于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需要进行空中吊装。此时的南仁东已经接近七十岁的高龄了,但是为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他依然决定要做第一个被悬吊在高空进行作业的“小飞人”。为了完成这次测试,他被悬挂在没有任何物体可以接触的高空进行作业,一场测试下来他全身跟刚洗完澡一样全是汗水。


7.jpg

南仁东遗照


  2015年,南仁东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天眼工程也接近收尾到了关键的时刻,南仁东依旧每天奔波在现场。就在这一年,南仁东查出了肺癌,而且还是晚期。奋斗了二十多年,眼看着成功在望,南仁东决心要亲自见证这份喜悦。所以,他向家人、朋友和同事们隐瞒了病情。在工程的收尾阶段,南仁东依旧是如此的专注,紧盯着任何一处细节。2016年9月15日,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终于建成落幕。奔波了22年的南仁东总算可以喘口气了,然而,病情已经不给他这个机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南仁东是在病床上度过的。2017年9月15日,为中国打开了“天眼”的72岁南仁东永久地闭上了双眼。


8.jpg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贵阳听取fast工作汇报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在开放运行仅300天内,就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并首次发现新快速射电暴,“中国天眼”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实力。时至今日,又发现了80多颗毫秒脉冲星、超过30颗球状星团脉冲星以及6例快速射电暴。2021年2月5日适逢春节前夕,习近平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9.jpg

  为了表彰南仁东的突出贡献,2018年,天空中多了一颗“南仁东星”,这是国家天文台,以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命名的。夜幕中的那颗星,将一直守护着南仁东的赤子之心。巡天遥看一千河,新时代的中国科学家们将继续砥砺奋进,和南仁东一样,炽热永恒,仰望星空!


阅读: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局 邮件地址 : hljrmom@163.com 邮 编 : 150040
黑龙江省工信委无线电管理局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68号 黑龙江省无线电监测站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一曼街12号龙威大厦
黑ICP备11003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