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内新建机场等重点工程进行电磁环境测试
开展边境界江电磁环境测试专项行动
取缔“黑广播”“伪基站”等非法设台现场
开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电磁环境测试工作
为嫦娥四号中继卫星发射开展无线电安全保障
为2017央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开展无线电安全保障
积极为全省防汛工作提供无线电保障
监测分析中俄边境地区频率使用情况
自一个多世纪前无线电技术问世以来,各种无线电技术和应用突飞猛进,不仅实现了人类自由沟通的梦想,还惠及国防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科学研发等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无线电频谱资源如同矿山、森林、土地、水源一样,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由于其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国计民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战略性稀缺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中枢神经。因此,为切实做好频谱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依法依规管理,2016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施行。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建设,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转换发展动能、培育新增长领域、建设现代化新龙江的征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新龙江建设大局,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在保障频谱资源支撑、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捍卫国家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规范行政执法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自新《条例》施行以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黑龙江省工信委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条例》宣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条例》宣贯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和执法宣传活动。
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完成派出机构的行政授权,依法明确了市地无线电管理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和行政权力事项;修订发布了《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完成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修订;研发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及移动执法APP,自主开发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备案网上管理系统,积极落实国家“放管服”要求,将行政执法权和处罚权下放各市地管理处,省级只保留行政监督检查权,并统一全省使行政执法文书;全面梳理权力清单,按照“穷尽式”原则对审批项目进行细化分类,实现了流程最简化、办事程序最优化、办理程序可视化的审批“一站式”服务。
在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方面,加大对“黑广播”“伪基站”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力度,形成了多方信息通报、快速联动、捆绑作战的长效合作机制,做到“露头就打”。2018年截至目前,全省行政执法共121起,其中“黑广播”88起,“伪基站”27起,并查办了一批跨省流动、组装销售“伪基站”设备、反动宣传等大案。同时,加大对各类无线电干扰的查处力度,在全国创新组建省级无线电管理应急机动大队,设立全省无线电干扰申诉中心963927热线电话,自申诉中心设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申诉举报229起,做到件件有回音。对于在无线电干扰排查过程中发现的擅自用频设台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今年以来,重点排查了法国SMOS卫星、香港亚洲9号卫星、俄罗斯地面业务、北斗卫星等重大无线电以及查处电信公司微波链路、五大连池德都机场卫星地球站、黑河公安视频传输系统等擅自用频设台行为。
提高频谱管理效率助力重点项目建设
全省无线电管理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和相关频率管理政策,制定全省150MHz、450MHz和800MHz等频率分配规划,组织开展频率使用情况核查、频率使用率评价等工作,全面加强频谱资源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统筹协调,有效保障了民航、铁路、地铁、政务、公安、气象等行业和部门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需求,建立重点部门专用频率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支持4G、5G公众通信网络建设保障机制,做好1.4GHz宽带专网综合规划,充分发挥频谱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深化落实台站属地化管理原则,实施频谱监测月报制度和台站数据月报制度,建立动态、精确的频率台站管理数据库。大力支持省内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先后义务为亚布力、虎林等机场,哈大齐、哈牡等高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等重要项目工程选址和设置无线电台站,开展相关电磁兼容分析与技术论证,帮助各相关部门节省了近千万资金。此外,积极开展嫦娥四号中继星发射无线电保障以及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跨境铁路公路等“一带一路”中俄互联互通工程项目频率协调,推动完成黑瞎子岛无线电监测站建设,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电磁环境。特别是在开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期间,全省80余名无线电管理工作人员冒着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对中俄天然气管道沿线10座工艺站进行了电磁环境测试。为此,中石油管道分公司专门向黑龙江省政府发来感谢信,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表扬。
树立大局意识全力保障无线电安全
无线电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我省振兴发展,重大经济、外事、体育等活动日益增加,各种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无线电安全保障责任重大。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机构讲政治、顾大局,团结奋战,有效开展了为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到我省视察期间“低慢小”航空气管控工作,并积极开展了党的十九大、2017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央视中秋晚会、“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新西兰总督访华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无线电管控期间,我省作为仅有京外力量,参加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综合工作和首都机场民航专项保障团队工作。在重要和敏感时期,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配合公安部门处置一批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的遥控爆炸、赌场通风报信、出租车串联罢工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全力保护航空、铁路专用通信安全以及保障防火防汛无线电指挥通信畅通。针对民航管制频率北美—伯力国际航路上受到不明信号的跨境干扰,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历时一个多月开展3轮排查,最终通过国际协调予以解决。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50年一遇洪涝灾害期间,成立抢险分队深入一线,搭建应急网络,保障应急通信频率,为全省防汛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全省无线电管理部门严厉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的行为,每年配合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完成20余次重要考试保障任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加强边境频率协调服务国防建设
中俄边境地区频率协调是中俄总理级年度会晤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主权和利益。做好相关工作是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机构承担的一项重要国家任务,几年来,我省不断加大中俄边境地区的频率协调力度,向国际电联申报我省边境台站资料,全面掌握边境地区电磁环境变化态势,做好协调和干扰查处相关工作,妥善处理了数起重大涉外无线电干扰。2017年,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妥善办理俄罗斯协调函件46件,涉及频率363个、台站252个,逐一分析并提出协调意见,确保了我省边境地区无线电台站的正常运行。
边境无线电监测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国家开展边境频率协调和会谈的基础。黑龙江省工信委组织边境市地克服边境线长、环境恶劣等困难,每年开展界江水上电磁环境测试专项行动,建立边境频率台站数据库和电磁环境数据库。
此外,在部无线电管理局指导下,贯彻落实东北地区无线电管理军地协调机制,推进边境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和监测数据共建共享,全面提升电磁频谱联合管控能力。相继完成了“和平使命”、“联合行动”等重要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帮助排查非法卫星屏蔽器干扰北斗卫星地面站、黑广播威胁军用航空飞行安全等重大无线电干扰。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安全,民生保障,对大国崛起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信息化进程及“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5G移动通信、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无线电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强大的变革性力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与无线电频谱相关的产业总产值占到同期GDP的4.39%。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挑战,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不断推进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是完善机制体制。建立了省及派出机构的监管体系,全省形成180人的专业无线电管理队伍;二是健全法制法规。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并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同时着手修订相关释义和配套法规政策;三是强化技术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无线电管理边海工程和军民融合电磁频谱管理工程规划,全省建设各类监测站187个,各类专业技术设备、先进仪器仪表近千部,为无线电管理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为我省国动委、公安、安全等部门提供监测数据,为国防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全省无线电管理部门积极落实省领导有关指示精神,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专业队伍,在优化频率资源配置,净化空中电磁环境,促进无线电应用发展,保障无线电安全等方面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化新龙江建设贡献力量。